盤山:舉生態之旗 探索走出實現“雙碳”目標之路
- 發布日期:2023-02-08
- 瀏覽次數:212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期。在“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如何搶占先機、贏得主動?一直以來,盤山縣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持續推動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努力探索走出實現“雙碳”目標的發展之路。
有效控制和減少高耗能行業碳排放是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一環。在盤錦龍光工程塑料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對RTO廢氣焚燒爐系統進行日常巡檢,隨著一項項環保數值在屏幕中呈現,企業“碳排放”情況一目了然。據了解,該裝置通過反應器將企業日常生產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等有機廢氣有效進行高溫裂解,進一步氧化處理后便可排放出環保達標的清潔氣體。
在盤山縣探索實現“雙碳”目標的進程中,“減排”并非唯一途徑,利用科技創新,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讓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實現雙贏。去年8月份投產的年產 10000 噸鋰離子電池材料碳酸乙烯酯項目,是盤錦科隆精細化工有限公司調優產業結構,加快傳統工業綠色低碳轉型的“代表作之一”,該裝置將二氧化碳作為主要原料,經蒸餾、精蒸餾后便可生產出企業主營的碳酸乙烯酯產品,每年不僅為企業帶來6000余萬元的經濟效益,還能減少10000噸標煤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發展非化石能源、促進能源系統的“零碳”轉型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核心手段。近年來,盤山縣立足能源“先立后破”基礎,大力推廣新能源產業多點開花,進一步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在盤錦泰合太陽能電力開發有限公司,近7萬塊太陽能光伏發電板每年可產生2600萬千瓦時的清潔電能,年可節約標煤約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2萬噸,實現2300余萬元經濟效益。能源帶來的低碳綠色效益不僅為企業帶來發展福利,更是融入進城鄉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利用光伏發電,不僅滿足了群眾日常生活的用電需求,“余額上網”還能帶來不少“日光效益”;環保鍋爐的逐步投用,不僅讓農村百姓溫暖過冬,也降低了以往燃煤鍋爐帶來的碳排放;新近投入運營的新能源公交車讓百姓出行更加環?!?/font>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長期以來,盤山縣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主動調整優化用能結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嚴格控制碳排放總量,積極推進能源結構清潔低碳化,持續推動節能降碳增效,全面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為奮力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如期實現貢獻盤山力量。